學術(shù)會議主頁 國內(nèi)學術(shù)會議國際學術(shù)會議中國化學會學術(shù)年會其他學術(shù)會議年度會議計劃學術(shù)會議申報指南相關(guān)下載

【直播預告】慶祝2024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:中國化學會-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家峰會將于5月30日在線舉行

發(fā)布時間:2024年05月15日 來源:中國化學會

為慶祝第八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,進一步加強青年化學科技工作者國際學術(shù)交流,中國化學會與英國皇家化學會聯(lián)合組織召開“中國化學會-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家峰會”線上直播活動。

本次峰會邀請第十屆中國化學會-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獲得者洪文晶教授(廈門大學)、呂華教授(北京大學)、余達剛教授(四川大學)、左智偉研究員(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)和青年國際化學家Nguy?n T K Thanh 教授(倫敦大學學院)、Serena Cussen 教授(都柏林大學)相聚線上,分享前沿學術(shù)成果,交流最新學術(shù)思想。

 

峰會時間

2024年5月30日

14:00-18:00(北京時間)

 

峰會日程

 

 

學術(shù)報告人介紹

 

洪文晶 教授

廈門大學

報告題目:單分子電子學:從電導表征到器件應用

Single-molecule Electronics: From Electrical Conductance Characterization to Device Application

個人介紹:

洪文晶,現(xiàn)任廈門大學南強重點崗位教授,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。2007年獲得廈門大學學士學位,2009年獲得清華大學理學碩士學位,2013年在伯爾尼大學獲得理學博士學位(summa cum laude)。隨后在伯爾尼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,并于2015年加入廈門大學,擔任教授和課題組組長。主要從事單分子尺度物理化學、科學儀器與智能系統(tǒng)研發(fā),開展基于單分子器件的感知、存儲和計算研究。作為通訊作者發(fā)表包括Nat. Mater., Nat. Chem., Nat. Catal., J. Am. Chem. Soc. , Angew. Chem. Int. Ed. 在內(nèi)的論文一百余篇。在儀器領(lǐng)域授權(quán)發(fā)明專利10余項,研發(fā)的單分子科學儀器在國際上已被50多個課題組廣泛使用。擔任美國化學會物理化學經(jīng)典期刊Langmuir資深編輯。

 

 

呂華 教授

北京大學

報告題目:功能聚氨基酸的簡便、皮實、高通量合成

The Facile, Robust, and High-Throughput Synthesis of Functional Polypeptides

個人簡介:

呂華,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博雅特聘教授, Biomacromolecules副主編,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工作者委員會副主任,高分子學科委員會委員。北京大學理學學士(2006),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材料系博士(2011),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化學系博士后(2011-2014),2014年入職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至今。曾獲中國化學會-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(2023),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(2021)和優(yōu)秀青年科學基金(2017),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學者獎(2022),美國化學會PMSE Young Investigator(2020)。主要研究方向為高分子合成化學、聚氨基酸的生物偶聯(lián)、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及其生物醫(yī)學應用等。

 

 

余達剛 教授

四川大學

報告題目:二氧化碳參與的有機合成化學

Organic Synthesis with CO2

個人簡介:

余達剛,教授,博士生導師。2007年本科畢業(yè)于四川大學,2012年博士畢業(yè)于北京大學(導師:施章杰教授),之后作為洪堡學者在德國明斯特大學Prof. Frank Glorius組進行博士后研究,2015年回到母校四川大學開展獨立工作,主要從事CO2參與的有機合成化學研究。曾主持國家優(yōu)青(2018)和杰青(2022)等項目;在Nature、Nature Catalysis和CCS Chemistry等國內(nèi)外期刊發(fā)表通訊作者論文90余篇,成果入選首屆四川十大科學進展;獲得中國化學會-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、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、中國催化新秀獎、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和Kyoto Rising-Star Lectureship Award等榮譽;應邀撰寫4本專著CO2章節(jié),共同組織了3次CO2化學專輯;現(xiàn)任Chemical Synthesis、Science Bulletin、《催化學報》、《中國科學:化學》等多個期刊副主編或(青年)編委,擔任中國化學會二氧化碳化學、光化學和均相催化等專業(yè)委員會委員以及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工作者委員會委員。

 

 

左智偉 研究員

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

報告題目:基于配體金屬電荷躍遷的惰性鍵催化轉(zhuǎn)化

LMCT Catalysis for the Selective Functionalization of Strong Chemical Bonds

個人簡介:

2007年于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獲得學士學位(導師:朱成建教授,成義祥教授);2012年于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(導師:馬大為研究員);2013-2015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(導師:David W. C. MacMillan教授);2015-2020年在上??萍即髮W工作;2020年加入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金屬有機國家重點實驗室。主要研究方向為金屬催化的光促有機合成反應、惰性小分子的高選擇性催化轉(zhuǎn)化;提出并發(fā)展了光促LMCT催化新模式,基于該模式發(fā)展了鈰催化惰性烷基碳氫鍵選擇性轉(zhuǎn)化新途徑。獲海外高層次人才計劃、中科院百人計劃、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等項目支持,獲得上海市學術(shù)帶頭人(青年),第十一屆上海青年科技英才,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標兵,黃耀曾金屬有機化學青年獎,中國科學院青年科學家獎,第十屆中國化學會-英國皇家化學會青年化學獎,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等榮譽。

 

 

Nguy?n T K Thanh 教授

倫敦大學學院(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)

報告題目:Plasmonic and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

個人簡介:

Nguy?n T K Thanh教授曾獲得英國皇家學會大學研究資助項目(2005-2014)。她于2013年被任命為倫敦大學學院的納米材料全職教授。她領(lǐng)導著一個充滿活力的團隊,開展著前沿的、跨學科的、和創(chuàng)新的研究,主要關(guān)注磁性和等離子體納米材料的設(shè)計與合成,主要應用于生物醫(yī)學領(lǐng)域。2019年,她因在納米材料領(lǐng)域的成就而獲得英國皇家學會Rosalind Franklin獎章。2022年,她獲得了英國皇家化學會跨學科獎(RSC Interdisciplinary Prize)。2023年,她獲得了SCI/RSC膠體組織Graham講座獎,以表彰其在膠體與界面科學中杰出的中期職業(yè)研究。2023年,她獲得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(lián)合會(IUPAC)化學/化學工程杰出女性獎(2023年度,全球授予12名獲獎者)。

 

 

Serena Cussen 教授

都柏林大學(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)

報告題目:Fine-tuning Synthesis to Optimize Energy Storage: Insights from Advanced Characterization

個人簡介:

Serena Cussen是都柏林大學材料化學的全職教授。她在都柏林圣三一大學獲得化學學士和博士學位,之后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Ram Seshadri教授課題組進行博士后研究。Serena Cussen教授的研究重點是理解材料合成-結(jié)構(gòu)-功能之間的相互作用,以用于電化學能量存儲。她曾獲得英國皇家化學會 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講座獎(2017年)、ISIS科學影響獎(2021年)和英國皇家化學會跨學科獎(RSC Interdisciplinary Prize)(2023年)。Serena Cussen教授也致力于職業(yè)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、早期職業(yè)指導、促進女性在STEM領(lǐng)域的發(fā)展以及公眾宣傳。

 

峰會主持人介紹

 

鄭智平  教授
南方科技大學

鄭智平,南方科技大學講席教授、鵬城孔雀特聘教授、理學院化學系主任;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(2016-)、英國皇家化學會中國高級專家委員會委員;現(xiàn)任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副主編。主要研究稀土團簇的合成與材料化學以及面向?qū)嶋H應用的有機小分子催化產(chǎn)氫。

 

 

劉磊 教授

清華大學

劉磊教授,清華大學化學系系主任,中國化學會副秘書長。主要研究蛋白質(zhì)的化學合成。發(fā)現(xiàn)了蛋白酰肼連接反應,建立了蛋白質(zhì)化學合成新方法,推動蛋白質(zhì)化學合成進入超越500氨基酸新時代,完成了多修飾組蛋白、復雜泛素修飾蛋白等一系列蛋白質(zhì)的化學合成,解析闡明了一系列蛋白質(zhì)翻譯后修飾相關(guān)蛋白質(zhì)機器的功能機制,發(fā)展了靶向GPCR及E3等的藥物分子并部分進入臨床階段研究。

 

觀會通道

本次峰會將通過多個平臺直播,歡迎觀眾朋友通過方便的渠道觀看:

 

 

中國化學會視頻號

 

 

英國皇家化學會官方視頻號

 

 

 

國際觀眾可通過ZOOM預約觀看:https://rsc.zoom.us/webinar/register/WN_17O-fAd5RrewB5L9ruMhSg#/registration

 

 

聲明:因報告視頻版權(quán)歸報告人所有,請大家觀看時切勿在未授權(quán)情況下私自錄播上傳至網(wǎng)絡(luò),感謝理解與支持。